以下為今日頭條客戶端對我校的原文報道:
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,上網,玩游戲那是家常便飯,很多孩子沉迷其中,家長們頭疼不已。為什么玩游戲比學習更開心呢?
簡·麥戈尼格爾的《游戲改變世界》里曾說過:游戲決定性特征=目標+規則+反饋+自愿參與
游戲的目標是很明確的,只要你夠努力,就能有成果。游戲的規則也是固定的,按照規則行動,基本就能取勝。再加上游戲反饋及時,只要你勝了,立馬恭喜你,隨時獲得成就感。并且最重要的一點,游戲是自愿參與,你完全擁有自主權。
相比學習而言,目標不明確,規則多,反饋慢,而且每門學科是規定的,你不想學也得學。
因此游戲懂得利用人性的特點,所以才讓玩游戲的人玩到停不下來。
在華瑞學校,很多孩子都喜歡玩游戲,但這并不耽誤他們的課業,他們反倒能更快地適應學習環境。從最簡單的打字、電腦基本設置到更為復雜的項目制作等,他們擁有更為敏銳的直覺和更大的興趣去做好這些功課,就像在游戲里的闖關升級一樣。
學校細化課程,把每一學期的學習目標定得非常具體,老師們擅長把大任務細分成塊,讓同學們一個個知識點逐一擊破。把知識難點拆分開,完成一個小目標,就給同學們一些小獎勵。完成一個大目標,就給同學們一個大獎勵。這讓同學們時時有奧特曼打小怪獸的幸福感。
同時,老師們還會給學生設定進度條,每個階段都有階段測試,機器統考立刻能夠出成績,同學們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與成長。
這是S2年級的同學做的一個餐飲管理系統項目,開發完成后項目直接被長沙巷子里餐廳投入使用??粗约河H手做的項目付諸實踐,這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情!
而這樣的項目每學期有很多,從簡單到復雜,往往很鍛煉同學們的團結協作性,優質的學生項目有機會被企業直接購買并使用,同學們有了表現自我的舞臺,在編程的世界里他們做回了主角,自然有了學習的動力。
其實愛玩游戲不一定都是壞事,只要預防沉迷,用正確的方法好好引導,還能挖掘孩子的潛能。對于游戲很容易上手的孩子,對游戲背后的規則和邏輯更加敏感,這樣的孩子,特別適合學IT。
學習IT,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了,他們懂得了如何與電腦溝通。漸漸他們會明白,好裝備只是數據庫里的一個數字。終日在別人設計的程序里奔跑毫無意義。還不如自己來開發一個程序。
不只是追新的電腦游戲,自己做一個;不只是下載最新的應用程序,試著設計它;不只是玩手機,去編寫它的代碼。讓同學們從科技的被動享樂者成為主動創造者!把計算機編程的魅力盡善盡美地展示在同學們的眼前,這就是華瑞教學的高招。
難怪很多華瑞的同學們會感慨:我愛玩游戲,但是論敲起代碼來,我比游戲還入迷。